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德寿宫,皇家园林的宫苑典范,南宋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德寿宫遗址的位置,不在乡野,不处偏僻。它一直待在杭州城南的车水马龙处、人间烟火地。
按照目前的考古发现,德寿宫,东到上城区直吉祥巷,西至中河中路,南抵望江路,北及梅花碑一带,大概有17万平方米。
历史长河漫漫,昔日这座繁华宫苑中的笙歌燕舞,早已烟消云散。曾经的辉煌与瑰丽,曾经的精致与风雅,已成为800多年前,那个别样风情的时代中的不朽记忆。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穿越800多年的时空,与德寿宫来一场盛大的重逢。
【一】
时间的齿轮,回拨到800多年前的南宋都城临安,一幅盛世图景在人们的眼前徐徐开启。
历时152年的南宋王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气开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活精致。
彼时,凤凰山东麓有南宋皇城,时人叫作“大内”,亦称为“南内”。
有了“南”,自然就有“北”。“北内”指的就是德寿宫。
融合了宫殿与园林的德寿宫,被奉为皇家园林宫苑典范,和南宋皇城“南内”并置,形成两个政治中心的特殊格局。
如今我们所说的“德寿宫”,实际上只是一个统称。因为,这里的主人们也曾给它取过其他名字,诸如重华宫、慈福宫等。
德寿宫的主人都有谁?
秦桧、宋高宗、吴太后、宋孝宗、谢太后……权相与帝后们先后都在这里安家。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高宗禅位前,把这座秦桧的旧宅扩建为新宫,中国历史上才第一次有了德寿宫这个名字。也就是在这一年,56岁的宋高宗正式退休,当了太上皇,移居德寿宫颐养天年,一住就是25年。
德寿宫不像其他的皇宫,它主要的功能是养老。所以,前殿是典型的皇宫风格,后苑园林环绕,亭台楼榭。
纵观德寿宫的历任主人,真正享受到其中的闲情雅趣者,还是要属宋高宗。
住在德寿宫里的宋高宗,“退休”生活甚是惬意。终日徜徉在优美的园林风景中,或听曲观舞,或游湖泛舟。这样的生活,令大臣甚是羡慕:“境趣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宋高宗晚年还在此写下了《御笔草书七绝》,如今算是他罕见的存世真迹。在德寿宫中度过的25年,可以说是宋高宗人生中最为安逸的一段漫长岁月,一直到八十一岁高龄,才安然谢世。
从最早的秦桧府第到宋高宗和吴太后、宋孝宗和谢太后等人的“养老院”,德寿宫几易其主,反复重建,几度易名,到最后荒废被毁。
从2001年开始,杭州已经对德寿宫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8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地下3米处精心铺设的香糕砖庭院路、巨大的宫殿柱基石等遗迹,一窥当年宫殿的精致华丽。
德寿宫2017-2019发掘区航拍
水井遗址
“十字拼花”香糕砖路面
【二】
如若真能回到800多年前的德寿宫去细细观赏,最令人流连忘返之地,当属后苑。
德寿宫初修时,其实只有宫殿区。后来,宋孝宗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集能工巧匠修了一座精美的后苑。由此,德寿宫形成了前殿后苑的布局,规模宏大,可与凤凰山上的皇城相媲美。
喜欢就要拥有,这话放在古代帝王身上,可以突破你的想象极限。知道宋高宗酷爱西湖景观,以“孝”著称的宋孝宗就花血本复制了一个“小西湖”,从此,宋高宗可以足不出户,在宫中饱览西湖美景。
德寿宫后苑中的园林景观有多精美?
湖泉、亭榭、花木,目不暇接,足可称为一步一景。
这其中,尤以“小西湖”为后苑精华之所在,它仿西湖而建,西湖边的诸多景致,如冷泉亭、飞来峰等,在德寿宫的“小西湖”中都能寻得踪影。
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对于“小西湖”和“飞来峰”都有过记载。《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的描述是这样的:“宫内凿大池,引西湖水注之,其上叠石为山,象飞来峰,有楼曰聚远。”
这个引西湖水注入而成的大池,面积大概十余亩,规模跟凤凰山皇城后苑里的小西湖差不多,池中也有岛洲,岛洲上建有至乐堂,可以观赏教坊奏乐、跳舞,欣赏戏剧,文娱节目很多。
除了“小西湖”,后苑也有数不尽的奇花异木,一年四季,赏心乐事迭出不穷。这些种种,都令“雅爱湖山之胜”的宋高宗怡然自得,日夜笙歌,甚至不吝为苑中花木撰写赞诗。
中秋月圆之时,在“小西湖”上把酒赏月,更是极好的人间美事。
淳熙九年(1182年)中秋佳节,宋孝宗到德寿宫陪宋高宗过节。两人先是到“小西湖”畔钓鱼消遣,入夜后,就一同到香远堂赏月。
那一夜,明月当空,湖面上荡漾着丝丝缕缕的月光,还有微风不时携来阵阵桂花香气。“小西湖”南北两岸,数百名舞者迎着悠扬的乐声翩翩起舞,这般良辰美景,无以言说。
这一日的宫中欢宴,一直持续到一更时分。直到月上中天之时,“小西湖”边才曲终人散,帝后们慢慢回到寝殿休息。
据说,这一夜,就连钱塘江对岸的西兴百姓,都能依稀听到德寿宫中飘散出来的乐声。
【三】
南宋文化“雅致、俊逸、巧趣、柔美”,已经在学者和建设者们的勾勒中,让人有了想象的空间。
倘若走近甚而走进它,去细观宫中的殿堂御苑,又会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幸运的是,很快,我们就将迎来和它的重逢——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区)项目正在建设,未来,南宋宫廷的生活场景将会得以再现。
在那里,我们究竟可以遇见怎般的南宋风物?
依据考古资料和文献研究,一组南宋皇家宫殿建筑组群将被标识出来。中轴线上,很有可能是重华宫的一组主要建筑。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去世。两年后,宋孝宗“禅位”宋光宗,下诏将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作为自己和谢皇后居住之所。而原来住在这里的吴太后(高宗皇后),被移往由德寿宫部分改建而成的慈福宫居住。
宋孝宗只住了5年,遗诏建寿成皇后殿,让谢皇后移住那里,而吴太后又回到了重华宫居住,再改名重华宫为慈福宫。
也就是说,宋孝宗所居住过的重华宫是最为精华、价值最高、最具可看性的宫殿,其主殿开间达到9.2丈(约29米),是目前杭州城内发掘面积最大、规制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
今后,这里将会分为两层,供大家参观。
地下一层为遗址层,展示真实遗址。有约1000平方米具备露明展示条件的遗址会向公众开放,同时,还会设置南宋建筑样式的保护棚罩,来确保遗址的有效保护。
二层有一个“标识展示”层。会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对这组宫殿进行意向性标识展示,而且是完全木结构的,会有建筑、庭院等,大家可以走进其中,有一种走进历史的真实感。同时,这组皇家宫殿建筑还将用作沉浸式观演的场所,用以演艺禅让大典、南宋宫廷日常等情景,这也弥补了杭州作为曾经的南宋国都,但没有可供观瞻的南宋宫殿建筑的缺憾。
主殿西侧,曾经是“慈福宫”所在地。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说,西区通过“遗址露明展示+数字化虚拟展示”的方式,来为大家揭开很多真实的宫廷生活样貌。
然而,令许多人心向神往的“小西湖”,一期暂时还无法呈现。
也好,且让这方“小西湖”,成为留在你我心底的一个念想,终将有时,遇见它的碧波荡漾。
杭州望海潮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在上城
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是上城区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的核心工程之一,也是杭州首个规模性展示南宋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新时代宋韵IP的标识性建筑地标。
目前正在实施的是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区)项目,2020年底开工,将于2022年6月底竣工,并在亚运会前精彩亮相,向公众开放参观,主要建设内容以遗址综合保护及展示为主。项目用地面积21367平方,建筑高度18.6米,总建筑面积12321平方。
总体建筑布局以综合文献和考古推测的德寿宫原有格局为依据,延续了德寿宫“南宫北苑”的格局,主要通过中区保护厅棚、西区保护厅棚两组建筑,来标识展示德寿宫两宫并列的特征。
项目聚焦数字化展示和博物馆展陈两大重点,遗址本体保护展示、遗址数字化、室内展陈三大部分相互补充、互为关联,并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以沉浸式体验复原南宋文化生活。
目前,项目止水帷幕施工已完成,正在钢结构吊装阶段,地面以上木结构建筑构件也在精细加工过程中。(通讯员 汤李郁)
杭州望海潮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感谢上城区委宣传部提供部分图片)
【之前,我们写了什么】
杭州宋韵,最是“上乘”!在上城,追摹千年风雅宋
千年上城·宋韵上乘②|皋亭山上铮铮抗辩声,700年不绝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2020欧洲杯小组积分榜最新,2020欧洲杯小组赛积分
下一篇:游泳初学者为什么先学蛙泳(为什么先学蛙泳再学其他泳姿)